close

  南都訊 記者商西 一年前,中科院院士張啟發直言,轉基因水稻產業化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一年後,兩張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已到期,張啟發昨天表示,正在努力爭取證書延期。當天,由中美兩國科學院聯合主辦的轉基因研討會發出倡議,建議中國政府儘快制定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產業化日程,推進生產應用。
  農業部稱轉基因要考慮公眾接受程度
  2009年,張啟發領銜的華中農業大學研究團隊獲得農業部頒發的兩張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今年6月9日,這兩張證書已按規定進行續申請。能否申請下來,什麼時候會有結果?張啟發昨天表示“還在努力”,這次提交了5年來一些新進展的材料,但安全性方面沒有實質性變化。從安全證書獲批到上市銷售,轉基因水稻還需邁過三道關:品種審定、生產許可、經營許可。“即使批准了,我拿著一張紙,有什麼用?”張啟發坦言,轉基因水稻5年來無法上市的問題都還在,對此他理解不了。
  對於安全證書續申請的標準,農業部科教司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與知識產權處處長寇建平表示,只要有效期內沒有發現其他安全性問題,就應該發放安全證書,但不會單獨就續申請開會,而是和其他申請一塊兒提交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農業部批准,進度要看總體審批進展。
  寇建平還主動回應“農業部不作為,特別是水稻產業化推進比較慢”的質疑,表示作為政府,對轉基因品種能不能推廣要進行綜合評價,除安全證書這個前提條件外,還要看產業化以後對糧食安全、種業安全,對經濟、國際貿易的影響,考慮知識產權問題,以及社會公眾的接受程度,這些問題都理清楚,做好前期準備,方可推進產業化。
  許智宏認為轉基因產品定量標識更合理
  昨天,來自10個國家的18名生物技術專家在兩天的閉門會議後,在華中農業大學發佈“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國際研討會”共識。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校長許智宏宣讀了這份共識,提到中國去年種植42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位居世界第六,主要是轉基因抗蟲棉花和抗病毒木瓜。
  有關轉基因爭議,共識認為“目前所有爭議都不是基於科學評價和理性,無謂的爭論已經阻礙如黃金大米、B t抗蟲水稻、Bt茄子等一些已成熟的轉基因產品產業化造福於民,對此深表遺憾”。共識還指出,政府的猶豫會帶來困惑和混亂,喪失轉基因產業化的良機,建議中國政府抓住機遇,儘快制定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產業化日程,推進生產應用。
  許智宏指出,當前國內關於轉基因的廣泛爭議,導致政府決策有時不能基於科學評價,而考慮政治因素,這讓從事該領域研究的科學家很失望。他引用媒體比喻,轉基因水稻遲遲無法產業化,就好比是科學家發明瞭一輛很好的汽車,卻不知道怎麼上高速公路。“張啟發都等了超過10年了,科研生命有限,他們還有幾個10年?”
  對於備受關註的中國轉基因產品標識問題,中國採取定性按目錄強制標識方法,只要含有一點點轉基因成分就要標識,而美國是自願標識,日本、歐盟等都規定了“上限”。許智宏認為,中國的規定雖然最嚴格,但很難做到,而且監管成本太高,相比之下定量標識更合理。  (原標題:中美科學院研討會建議中國政府儘快制定轉基因水稻產業化日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c90ycga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