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毅
  昨天是“七七事變”77周年,但臺灣社會對此深具歷史意義的紀念日普遍漠然,這其中的原因涉及臺灣人的媚日情結與“台獨”反中之氛圍,值得深思檢討。
  自《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予日本後,日本殖民臺灣長達50年。在日本占據臺灣之初,台民奮起抗日,前仆後繼死傷無數,尤其桃竹苗一帶更因強烈抗日,遭日軍以“三光掃蕩”大屠殺。後來日本透過“軍事鎮壓、警察管制、經濟管理、文化統治”四種手段,將台民馴服成忠誠皇民,許多臺灣子弟更以學習日文、日語作為更上一層樓的晉升之術。
  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歷經“二二八事件”、土地改革、白色恐怖,許多台民對國民黨統治階級深惡痛絕,更衍生出難以化解的省籍情結。後來省籍情結被“台獨”人士移花接木做為對抗國民黨,奪取執政權的政治工具,而台民一部分成為國民黨本土派,繼續堅守“一個中國”路線;另一部分成為民進黨,以“台獨黨綱”為神主牌,走“去中國化”的“台獨”路線。
  蔣氏父子並不瞭解臺灣人,也沒興趣瞭解臺灣人內心的矛盾,他們只是屈從於美國人的冷戰戰略,成為圍堵蘇聯集團(包含中國大陸)的棋子。臺灣與日本同屬美國協防體系里的一部分,在美國壓力下,與日本交好。正因如此,蔣氏父子雖與日本存在國仇家恨、血海深仇,卻不敢翻日本的侵略老賬,台民即使在國民政府治理下,仍將日本視為友好的國家,而日本文化也成為臺灣民間文化的領導主流。
  李登輝是日本皇民化的典型代表,他在蔣經國之後順利接班,初期礙於各方壓力不敢展現其仇中“台獨”的真面目。自1992年李接受日本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的訪問,寫了《生為臺灣人的悲哀》一文後,漸漸露出其“台獨”的真實居心。李登輝最狠的一招是篡改教科書,落實“欲亡其國,先亡其史”的戰略。李登輝之後,陳水扁“李規陳隨”,重用李登輝智囊杜正勝為教育部長,大規模修改敎科書,使“去中國化”和“反中台獨”成為歷史教科書的主流。
  2008年馬英九上臺,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僵局走向三通、制度協商、和平發展,當時我力主馬英九應撥亂反正,拿出魄力將教科書改回來,並帶頭扭轉陳水扁的倒行逆施。然而馬英九不敢挑戰“台獨”分子的路線,致使兩岸關係走到深水層後便停滯不前。
  當前臺灣社會正在快速往畸形化發展,當安倍解禁集體自衛權,引起日本人高度恐慌,而韓國更是強烈反彈時,臺灣社會反呈現一片漠然,對“七七事變”的抗戰事跡也乏人問津。這種社會集體墮落雖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但也令人跌足大嘆痛徹心扉。▲(作者是臺灣前立法委員、國民黨中央委員)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c90ycga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